师生风采

位置 > 首 页 > 综合新闻 > 师生风采 > 正文

我校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斩获一银三铜

添加时间:2018-10-19 18:21 来源:农学院 通讯员:申鸣

10月12日,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厦门大学举行。我校农学院项目《筑梦之“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获得银奖,是唯一获得该赛道银奖的学校,也是自治区高校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中获得的最高奖项。同时,我校农学院项目《甜业革命》(初创组)、沙漠治理学院的《有料菌草》(初创组)、《欧李高钙果》(创意组)分别获得了铜奖。

此次大赛是高校学子创新创业项目成果的角逐和展示,更是一场对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检验。自今年3月份活动启动以来,我校师生积极参与,踊跃报名,共收到网报项目283项,经过校赛选拔有13个团队作品入选自治区总决赛,获得了4金2银3铜和1个最具商业价值奖单项奖的好成绩,在众多参赛高校中金奖总数第一。此次有4个团队参加全国总决赛,他们历经了校赛、省赛、国赛一轮轮网评会评,一期期训练营、集训,层层遴选,反复打磨,为冲刺全国总决赛做足充分准备,最终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既体现了我校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激情与梦想,也展现了我校对创新创业教育高度重视,以及学校在为自主创业学生实行持续帮扶、进一步健全“双创”教育体系所作出的努力。

据悉,本届大赛以“勇立时代潮头敢闯会创,扎根中国大地书写人生华章”为主题,涉及包括航天、医疗、教育、食品等诸多领域,根据参赛项目所处的创业阶段、已获投资情况和项目特点,大赛分为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就业型创业组。同期还举办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创客秀”“互联网+”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报告会等活动,共有2200多所高校的265万大学生报名参赛,全国共产生600个项目入围全国总决赛主赛道,通过网上评审,产生150个项目进入全国总决赛现场比赛。全国共产生200个项目入围全国总决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通过网上评审,产生40个项目进入全国总决赛现场比赛。国际赛道产生30-60个项目进入全国总决赛现场比赛。

赛后,我校筑梦之“藜”团队代表接受了CETV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记者采访。

我校参加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团队简介

1.筑梦之“藜”

项目成员:2014级蔬菜学硕士研究生赵振宇;2016级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庞慧敏;2016级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张乐;2016级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李晨阳;2016级设施科学与工程专业李超;2017级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朱洪斌。

指导老师:崔世茂 申鸣 郭占斌(企业)

2.第三代糖源甜叶菊全产业链发展(甜业革命)

项目成员:2015级作物学博士研究生徐忠山;2016级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博士研究生陈晓晶;2015级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硕士研究生张博文;2015级作物学硕士研究生张兴隆;2016级草业科学专业张育涵;2017级作物栽培与耕作学硕士研究生周祎;2013级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曹旭;2014级林木遗传育种专业彭鹏;2015级农学专业薛如愿;2015级农学专业边敏;2015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荀楷棋。

指导教师:刘景辉 杨彦明 燕飞 申鸣

3.有料饲料团队

团队成员:2015级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郭欣宇;2015级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巴图;2017级动物医学专业沈新然;2016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王佳伟;2017级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硕士研究生王瑞东;2018级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博士研究生麻云霞;2017级技术经济及管理硕士研究生郭婧。

指导教师:李钢铁 侯伟玮

4.欧李团队

团队成员:2015级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赵淼 ;2017级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卓拉;2016级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项目班宋佳佳;2016级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邵天意;2016级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硕士研究生张超。

指导教师:李钢铁 杨毅 侯伟玮

 

责任编辑:王丽 审核人:王忠东
阅读:

上一条:我校利丰北纬41°车队获第九届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二等奖

下一条:我校学生团队荣获第五届“创青春”内蒙古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首届内蒙古蒙古语言文字信息化青年创新创业专项赛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