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资“木槿” 坚韧攀高峰
第十五届十佳毕业生 ||包伟民 |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2016级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蒙班
颁奖词
情念集体,她用温暖鼓励同学,共克学业难题;
心系家乡,她将学习融入实践,投身广袤草原。
包伟民,女,蒙古族,中共党员,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2016级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蒙班,曾任学院学生会干事,现任班级团支部书记兼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生党支部组织委员。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基金”,被评为自治区“三好学生”、校级“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团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志愿者”“优秀毕业生”等。
毕业去向:免试攻读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荒漠之中,马兰花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四年的岁月如歌中,包伟民在寂静中独自生长,跌跌撞撞中愈战愈勇,成长中不断探索未知的挑战。时光匆匆,告别四年同窗,包伟民也被保送至我校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植物营养学专业,成为一名学硕研究生,披荆斩棘,继续前行。
坚持则不畏事不成,包伟民怀揣着梦与光,用坚持走过一段珍贵岁月。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蒙古族学生,考入大学对她来说是非常珍贵的学习机会。初入大学时,她就为自己定下了学业目标,争取将时间充分利用。曾经的她也会因多次拒绝他人玩乐的邀请而遭受排挤与质疑,但长久地相处之后,身边的同学、朋友也逐渐被她影响,将更多的时间花费在学习上。为梦想奋斗的道路总是铺满荆棘,身为蒙古族学生,英语一直是她的弱项。最初她甚至不了解英语四级考试,尝试过一次后,她摸清了自己的水平。开始向同学请教学习方法,早起背单词、录音跟读、刷题,在保研前的最后一次考试中,她成功考过了保研英语要求线。唯有经历打磨,方能成就更好的自己,如今,她也越来越喜欢学习英语。学习带给她的不仅仅是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心境的变化。她说:“学习没有捷径可走,之所以成功,不过是花费更多的时间,付出更多的努力,坚持下来,就会成为不一样的自己。”回首大学时光,她始终踏实勤勉、孜孜不倦,勇敢追逐梦想的红日,伏案疾书的日子也不觉枯燥,学习成绩始终在班级排名第一,最终如愿保送研究生。
实践出真知,习总书记曾提出,年轻人要“自找苦吃”,给书本上的知识“挤挤水”。大学期间,她认识到自己所学的专业需要和实际的生产实践联系起来。每一个或长或短的假期里,在老师的带领下,她与学弟学妹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温室防控技术的实验中。若是在周六日,摸黑起床便是常态,匆忙吃过早饭后,一天的时间便都献给了实验。偶尔会遇到温室停电的情况,没有电源做饭,随便吃点东西饱腹,便很快回到实验中。夏日炎炎,大青山脚下的温室大棚里,汗水顺着她的脸颊一滴滴落在地上。在暑期前往赤峰市采集试验原材料的途中,蚊虫叮咬、蒺藜谷子扎得她无法前进之时,她还是咬牙坚持、克服困难,按期完成了采集原料的工作。为了更好地完成实验,她甚至学会了从前一窍不通的电切割技术。在项目人员共同的努力下,2019年3月,她所负责的“温室生物防控技术”项目获得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基金”,同年6月,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基金”。目前,还有一项专利正在申请中。创新无止境,奋斗永不停,在科研的道路上,她刻苦专研,攻坚克难,逐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作为班级团支书,她扮演了一名“大家长”的角色,帮助组织班级活动,带动同学互相交流。因为所在班级是蒙语授课班,许多同学在学业成绩方面很难取得提升,便会产生放弃的想法。为了减少班级挂科率,她日常督促同学复习功课,考前组建学习小组,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将学习带动功能发挥到最好。她偶然发现班级中一位同学经常出现逃课行为,一番了解之后,明白他是家中出现变故导致无心学习。她开始联系学院老师,帮忙解决实际困难。同时,课下为他制定学习计划,监督他学习,虽然最初那名同学不理解、不配合,但她仍旧坚持关注他的状态,持续帮助他学习。一段时间后,那位同学的状态逐渐好转,毕业来临之时,他也成为了班级中第一个就业的同学。坚守一个岗位,践行一份责任。四年来,包伟民对待班级工作始终如此,修身律己、勤勉尽责,履行自身责任的同时,这份工作也带给了她不凡的成就感。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她始终以严谨态度要求自己,坚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在2020的寒假里,她自愿参与到所在地区的志愿服务中,奉献自己的光和热。这次抗“疫”的经历更让她坚定了学好专业知识,改变家乡,参与助力建设美丽中国的想法。
因学而行,因行而成,作为一名行者,包伟民始终坚定脚步,在实践中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坚守初心。在拼搏的路上,热爱是前进的动力,目标是指路的灯塔,梦想给予她不竭的勇气。
未觉池塘青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栀子花开的季节,挥手告别的季节,一路走来,包伟民在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方面都得到了提升。蜕变与成长将四年时光点亮,她也将去往更加美好的明天,继续绘制属于自己的人生蓝图,愿她前程锦绣,不断进步。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