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风采

位置 > 首 页 > 综合新闻 > 师生风采 > 正文

林学“白杨”  深入见真知

第十五届十佳毕业生 ||袁誉嘉 |林学院2016级林学卓越班

添加时间:2020-07-03 16:54 来源:团委 通讯员:王雪鹏 郭杰

颁奖词

七个学期智育第一

追求卓越是她求学路上的内在理念

青春助力精准扶贫

拼搏奋斗是她人生舞台的外在标志

 

袁誉嘉,女,汉族,中共党员,2016级林学卓越班。曾任学院林学专业本科生党支部负责人、班级心育委员;曾获国家奖学金、乌兰夫奖学金、校友奖学金、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奖学金;被评为自治区“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学校“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林学院“学习标兵”;以第一作者身份于中文核心期刊《分子植物育种》发表论文《金叶杨不定芽诱导及增殖培养》;连续七学期专业排名、智育成绩第一。

毕业去向:免试攻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袁誉嘉在大学四年期间始终为学习奋斗着。在知识的海洋中,她孜孜不倦地吸收新知识,不断地前进探索,希望在林学领域实现自己的价值,为国家林业发展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学业攻炉冶,炼尽三山铁。袁誉嘉深知要在专业领域里深深扎根不容易,大二的时候她就在课余时间全部钻进实验室,向师长请教学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包括外植体的采集和消毒、培养基的配置、接种、炼苗等。一开始袁誉嘉是旁观者,慢慢的她就开始动手实践,中间遇到由于技术不够精湛导致幼苗出现污染程度较高、长势不好等挫折,经过无数调查、修正、再实验,终于得到理想的效果。投递论文也是一个提高自己的过程,缺乏经验、专业用词不当等问题一一被她克服,让她收获许多启示与经验。最终,她在中文核心期刊《分子植物育种》上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论文《金叶杨不定芽诱导及增殖培养》。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在大四期间,学院组织开展林学专业综合大实习,袁誉嘉作为组长要带领组员们在约3个月的时间里完成包括营林学、造林学、种苗学、森林昆虫学、测树学等13门课程的实习任务,不仅要测量数据、栽培育种、遥感监测、研究昆虫等等,还要做好实地作业协调事宜、实习报告撰写工作等一系列任务。她迅速调整心态,合理分配时间,并根据工作量将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量化,得到了组员的认可,充分调动了团队的力量。实习过程中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大家共同研究讨论,或请教老师,当看着标准地的设置、林分基本因子的测定、造林立地条件的观察、森林抚育的设计、树木病害的鉴定、森林生态因子的调查、森林昆虫标本的制作、种子的播种和幼苗的栽植等一系列任务圆满完成时,袁誉嘉和伙伴们成就感顿时涌上心头,同时也让她更加深刻理解了只要全力付出终会取得回报的意义,激励她更加积极进取、努力学习,用勤奋坚持换得春华秋实,最后成功免试攻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在日常生活中,她充满活力,热爱生活,积极发挥青年力量,投身志愿工作。2018年她参加了全区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助力精准扶贫,实现质量兴农”,在乌兰察布市化德县长顺镇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志愿服务。袁誉嘉负责的是检查申请上交的低保户口纸质版信息、对其进行详细的分类、准确录入电子档案以及对相关材料进行校验并盖印公章,这项工作技术含量不高,却极其费眼睛、耗时间,她细致耐心的工作,没有抱怨地完成了任务。在摸底排查、核对真伪过程中,她与队员们为留守儿童赠送了提前购置的许多学习用品和书籍,她还当起了临时辅导老师,帮助孩子们学习、阅读,不厌其烦解答每一个孩子的疑问,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助力孩子们的学习梦想。期间,她还利用专业所学参与当地黑枸杞种植基地的病虫害问题研讨分析,帮助解决了生产种植方面技术难题。他们的志愿服务事迹被中国青年报连续三次报道。在参与志愿服务过程中,袁誉嘉更加坚定了践行志愿者精神的决心,立志要运用林学知识,将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相结合,在为国家、社会、人民服务中实现自我的价值。

如果将大学生活谱写成歌的话,那么她的大学一定是一首激进昂扬、永不退缩的进行曲。四年来,袁誉嘉如白杨般茁壮成长,努力汲取着知识的营养,在未来,相信她也能将白杨精神贯彻到底,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探寻属于自己的那一方林学天地。

 

责任编辑:王丽 审核人:王忠东
阅读:

上一条:第十五届十佳毕业生||朱雅雯|经济管理学院2016级会计一班

下一条:第十五届十佳毕业生||林南屏|沙漠治理学院2016级水土保持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