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食品院王国良同学大学生就业创业事迹获选全国第三届
“闪亮的日子——青春该有的模样”大学生就业创业人物事迹典型
近日,全国第三届“闪亮的日子——青春该有的模样”大学生就业创业人物事迹典型名单揭晓,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王国良的事迹入选全国大学生就业创业人物事迹典型。
王国良,男,汉族,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人,中共党员,1994年11月1日出生,2018年7月毕业于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后主动报考了内蒙古“社区民生”考试,通过考试、培训,服务于和林格尔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大队,成为一名基层服务大学生志愿者。
王国良同学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基层岗位上做出了不凡的成绩,是新时代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典范。希望广大同学积极学习王国良同学的事迹典型,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岗位上不断完善自我,提升本领,全面发展。
事迹介绍:
服务保障劳动者,精心呵护农民工
从2018年9月我被分配到劳动监察大队,从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认真学习有关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以及农民工工资欠薪案件处理流程等相关业务知识,努力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时值冬季,正是农民工讨薪高峰时节,我很快完成了从一个刚出校园懵懵无知的学生到工作繁重的志愿者转变,勇于吃苦,经常和同事干到夜里零点,有时甚至通宵到明。面对讨薪农民工情绪不好,总是耐心安抚,平复情绪,引导其熟悉讨薪流程,细心登记了解每个农民工的诉求。不畏严寒酷暑,积极陪同事深入建筑工地广泛宣传保障农民工法律法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相关法规政策。
响应国家号召,助力脱贫攻坚
2019年3月,我作为驻村工作队队员下驻和林县城关镇武松行政村驻村扶贫。一到岗就早出晚归同其他队员通过入户走访摸底调查,充分了解所在村的基本情况和村民家庭基本状况,然后逐一记录,认真核查。当时正是春耕时节,因此前农电灌溉设施安装一直未能完善,导致近3000多亩耕地得不到灌溉。我和其他队员为了解决此问题,积极协同供电部门后,为在停电计划时间内完成并确保施工安全,共同到现场亲自动手,顾不上休息,终于在天黑之前全部安装完毕。此次农电配套设施设备的安装和完善,惠及武松村约80%的农户增产增收,也为今后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合作社发展以及有效流转耕地,为整村农牧业发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奠定基础。村里工作人员年龄较大,不擅长电脑操作,应队长安排,担起党建工作,如期参加党建促扶贫业务培训学习,完善规范党建档案材料。为整治乡村环境,制定村规民约,协助监督村民开展乡村环境治理专项行动,受到村镇党支部和帮扶村民一致好评。
就业帮扶精准脱贫,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
为实现国家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号召,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从2020年3月开始,人社局全面开展拉网式大排查小组成员对全县734名劳动年龄段内享受政策的贫困人员开展“一对一”入户调查,全面摸排劳动能力、就业情况、就业服务需求。在摸底期间,因正是农忙时节,村里贫困人员白天外出农忙不在家,我为了能“面对面”摸底调查,基本每天调查到深夜,争取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伴随半个多月的摸底调查结束之后,细心建立贫困人员情况台账,针对就业扶贫对象专门建档,承担贫困劳动人口转移就业和技能培训动态统计和受理工作。一个月时间里,帮助有转移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27人,实现转移就业17人,有培训意愿的贫困劳动力20人,实现技能培训13人。为促进转移就业,助力精准扶贫,2020年5月19日和林县举办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为了使招聘会顺利进行,我和同事们积极策划组织,联系企业、登记贫困劳动力信息、布置招聘会场事事亲力亲为,不留余力。从招聘会当天凌晨5点开始布置会场到现场宣传讲解就业扶贫政策再到招聘会结束收拾会场,每一个工作环节都亲自参与。作为现场就业扶贫政策讲解员,耐心向每个前来咨询的贫困劳动力讲解各项政策,广大的提高了贫困群众政策知晓度,促使231人报名投递简历,76人达成就业意向,使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取得良好效果,提升了就业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为就业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青春在于奋斗,成事在于人为。在学校的日子里,感谢老师们辛勤引导,让我明白青春该有的样子,在基层服务的日子里,感谢我的前辈们的耐心指导,洗去了那些怕苦怕累的娇弱,让我懂得了如何去把握自己的人生。
什么是青春该有的模样?我想这就是吧—带有稚嫩,但勇往直前,从不怯弱!
什么是闪亮的日子?我想那就是铭记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在漫漫人生路不断探索,不断前进!
永远把青春该有的模样,闪亮的日子当作他眼帘中的第一抹清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