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风采

位置 > 首 页 > 师生风采 > 正文

[专访]睿智一片天,桃李芳满园——访理学院白树叶教授

添加时间:2011-09-27 17:44 来源: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记者 太玉鑫

 

朱自清在《春》中这样写到,“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如今,记者的心情就像朱自清当年一样,在暖意渐浓、柏翠花俏的春天期待着一次采访,不仅仅是以记者的身份,更是以学生的角度,期待与高等数学优秀教师的一次深入交谈——甚至带着更多同学的期待。这次采访,盼了数月,姗姗而来。终于,有幸走进智者的世界,走近我校理学院数学教授白树叶老师。

        谈及邀请白老师接受采访,记者可谓颇费周折。虽说白树叶老师在课堂上风趣幽默,随时与学生们打成一片——可每每谈及采访,“我需要改进和提高的有很多,我真的没做什么值得采访的大事……在数学方面也算不上厉害人物……”白老师摇着头、摆摆手,自来卷下略带羞赧的表情使他有一种与往日不同的风采。他的谦虚谨慎、低调内敛既使记者由衷佩服,却也给记者采访带来不小挑战。“老师您就接受采访吧,您在高等数学方面的造诣和授课方式自成一家,极具特色……”记者的数次恳请和“穷追猛打”终于使白老师心生“怜悯”,“你们也不容易……你说你‘奔波’这么久,好吧……我尽量配合你。”考虑到在教室中采访可能影响大家学习,西区又对记者不甚便利,白老师沉吟片刻,礼貌敲门,走进逸夫楼的传达室,听闻是白树叶老师,传达室的人员略显激动:“这就是白树叶老师啊,早就听说农大有一位自来卷儿明显的教数学的很厉害的老师,今天终于见到本人了!”白老师不好意思的摇摇手,睿智的目光没有波澜,满是淡然。

        忐忑不安的心情渐渐沉淀为好奇,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虽然仅是涉足数学领域,却让无数学子铭记、褒奖,与一些毕业学子关系融洽、联络不断——是的,白老师在看似平凡的位置走出一条为人敬仰的不凡之路,这条路上的每一个脚印都是他的辛勤付出所得,值得探索。

人的一生,并非所有的选择都如我们所愿,能否成功不仅仅是选择内容,关键在于你如何对待不可逆转的选择——是因为并非兴趣所在而自暴自弃,还是摆正心态、坚持拼搏向前。白树叶老师的经历印证了这句话。他说,当初涉足教师领域、选择数学专业并非自身兴趣、爱好所在,而是命运之手将他带入这一领域,是国家安排、要求毕业生回到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当记者好奇老师当初对这种近似强制的安排是否有过排斥和不满时,他明丽的笑容告诉了记者答案。正如他所言,数学专业在当时是“冷门”,成为老师也是他从未想过的,但他从未想过因此而怨天尤人、纵容自己像其他一些因不满分配而得过且过、糊弄了事的人。“不能因为没有兴趣而放弃,既然选择了,无论是不是自己初衷,都应该竭尽全力去做”老师严肃的说,教师领域与其他行业大为不同。教师领域更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播、对学生精神品质的培养。在这么多年的教师生涯中,他越发加深了对这一看似普普通通,实则充满挑战的领域的理解。“这真是我从教多年,深入其中、慢慢体会才深刻的认知——当老师的不像种花种草,一次欠收,下一次还可以补救;老师若是教不好,或者更甚,误人子弟,那真是误人一辈子!很严重,很难挽回。”老师的这句话使记者感触颇深,做一个负责的老师不容易,做一教授,做一位精彩的负责的老师更不容易。当下,很多从事教师行业的人不仅责任心不足,更有甚者打着金牌教师的虚名不知让多少学子撒下了冤枉钱。然而白树叶老师却十几年如一日的雷打不动的坚持对学生负责,教好每一堂课的信条,在我校教授高等数学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积极探索、追求精细、教风严谨。他笑着说,因为每周代课增多,每天在没有课程的时候,特别是在课前课后,规划、总结、反思讲授内容是他的习惯,下了课,很多老师休息聊天,他却脑子停不下来——今天的课哪里没有讲到位?有什么不足?多少人没有听懂?哪些讲的比较好?……当一个人,能够做到“一日三醒吾身”,还有什么不能调整、改进和提高的呢?——老师做到了,所以他的教学难度在自我反省和思考中游刃于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群体间,他的教学风格深入浅出、轻松幽默于抽象的数学理论和具体的实践间。

东坡言:“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此次采访亦是伴着轻松惬意的氛围,在谈笑间让记者走进了一位豁达、乐观、负责的睿智师长。据了解,白树叶老师跨学院、跨专业特别是跨一、二、三本的教学历程给记者留下极深的印象。当谈到如何兼顾一二三本学生、不偏颇一方的时候,老师坦诚到:“一二三本的学生确实存在理解能力和数学基础上的偏差,所以私下里我几乎是脑子一直都在琢磨——怎么能让学得快、基础好的同学冲入尖子行列?怎么能让表现一般般的学生积极起来?怎么能让听不懂的学生愿意继续听下去、听得懂……比如,同一个内容,在基础好的一本班,我一般会讲的更深些,并与考研相联系、剖析综合性很强的例题;在基础稍逊色的班级,主要是牢固基础,争取让大家都听的懂。”看似薄薄几本高等数学,老师却煞费苦心将每一个知识点细化到多个层次,课堂进度更是随时调整,快慢配合。谈到这,记者感叹于白老师的细致入微,更是对老师对基础差、听不懂的同学的无声照顾深深动容——毕竟,作为同是高数差强人意的记者,深知基础差、屡屡听不懂的同学在发现老师耐心依旧、饱含真挚和热情的高数讲解时的感受——无限的感激,回升的学习动力。是的,优秀的老师是一盏明灯,给你希望,给你勇气,给你动力,让你在无形中从在学习上无法超越自己的痛苦徘徊中走向坚持,坚持学习,坚持向上——师若如此,足矣!正如老师的语重心长的朴素话语的动容——“我教过一批又一批各种各样的学生——学得棒的,学得一塌糊涂的——但是,真的,每个孩子都不容易,能从小学走到大学都不轻松,我不喜欢看到一些老师只管好的,扔了差的的做法……作为教师,我真觉得,每个老师都应该把差一点的学生往好里看,多帮帮他们,要是你是他们的父母也一定会为他们着急的,不是吗?”当谈起当今的年轻教师时,老师略带遗憾的说:“我们那个年代,在做老师前都是要做一段时间助教的。做助教的时间亦是调整、学习的过程,是做老师的缓冲阶段。我作助教的时候每天就像学生一样,听老教师、教授讲课,做记录,这对我之后做老师帮助很大。我觉得,现在的年轻教师,如果有时间,应该多听听老一辈教师讲课,毕竟老一辈的老教授拥有更丰富的授课经验和经时间考验沉淀下来的思想精华——不过,现在乃年轻老师一是忙,二是听课的机会比较少。不过,我相信,理解他们,给他们时间,终有一天,他们会在教师岗位上轻车熟路、运筹帷幄。”在大学这个步入社会的最后一个门槛,能遇到这样的老师,这样一位严于律己、理解年轻后辈、理解学生的老师,这样一位为你整合学习时光耐心指教的老师,很荣幸,很幸运。转而,老师补充道:“其实,理解向来应该是双方面的——老师理解学生,当然也需要学生理老师啊!我们都清楚,老师不是圣人,圣人千虑还必有一失呢,何况是老师?老师你也会犯错误,所以希望学生不要因此偏了重心、挑代课老师毛病,甚至因此对这门产生厌倦情绪——翘课、挂科……这是对自己不负责!真的,一个学生,想学好一门课,就要学会发现老师的优点。”他继续总结说:“学习要有热情,老师要有激情,懂得彼此理解、磨合,才能师有所用、学有所成。”白树叶老师的话质朴却值得深思,有太多的彼此不负责,才酿成了大学时期蹉跎和荒芜,不是吗?记者脑中出现了老师高数课上激情洋溢的为学生讲解的情景——脸上的皱纹因微笑而绽放绚丽的花朵,两鬓的丝丝斑白由汗水浇灌而晶莹流露。他一边喊着不讲啦不讲啦,胳膊痛、颈椎疼的老毛病已经折腾的好几个晚上睡不好啦,一边奋笔疾书,思维敏捷的继续讲下去……他的一切身体不适——在授课的瞬间,徒然暗然,只给我们留下激情洋溢的不知疲倦的身影;他的一切乌云密布——在上课铃响的瞬间,换了笑颜,让我们在轻松幽默中遨游于纷杂的数学海洋,这就是老师,众人尊敬的老师,学生爱戴的白老师。

师生关系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向来都是重要的一环。当谈及自己的看法时,白树叶老师严肃地说:“师生关系很重要,老师和学生不能处成学生怕老师的局面。毕竟,只有师生关系融洽了,双方才能有好的心情讲课、听课,才能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老师才能讲的充分、学生才能学的高效。”据记者所知,老师向来以授课风格独特、桃李满园,甚至很多都是杰出非凡著称。当记者谈及此事时,幽默睿智的老师忙摆摆手,不好意思地说“又不是武侠小说,哪有那么传奇!不过话说回来,我和学生相处的都是朋友——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的,有什么难处需要帮忙的,尽我所能,尽量帮。作为一个老师,作为一个面向学生的职业,应该全面了解、关心他们。——‘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真的很重要。”说到这,记者终于理解了为什么每次上高数课,大家愿意畅所欲言、愿意时不时的和白老师交流,其他班的学生愿意放弃休息时间、在老师的课开始前早早的去占座位、蜂拥而至,甚至有很多次连真正听课的学生被挤得没有座位的轰动局面——大学的课堂向来“上座率不高”,尤其是高数这样很多人听不懂的枯燥课程,能出现全员就是一个老师很大的安慰了,更别说有其他班的同学慕名而来了……这就是一个真正优秀、擅长教学、与学生打成一片的大学老师的魅力吧。

干一行,像一行;干一行,爱一行。白树叶老师从当初对教师领域的不甚了解到后来的完全爱上了教师这一行。他说,三十年的教师生涯,特别是在后来的教学过程中逐步感受到教师这一职业的魅力所在——在教学中获得自我价值、获得与学生的真挚感情、淡薄名与利。他感慨地说:“社会有时候太复杂,竞争恶趋向病态、人际关系紧张、恶化。但是学生普遍是真挚、淳朴的群体,与他们相处,心里舒服。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多培养出几个人才。”把教学水平提上去,其他的,云淡风轻,这就是老师的豁达所在。“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此山中。”又是东坡的感悟,又是老师的践行。在这个纷杂,甚至被称为“大染缸”、“大熔炉”的社会,无数人为名为利争的头破血流,在紧张压抑下过活。老师却两袖翩跹,悠然闲庭,看云卷云舒,与豁达同行,与纷争无缘,在睿智、人生路上越走越远。

采访渐入尾声,回想整个采访过程,欢笑、敬仰、轻松、思考,萦绕左右,可谓一场绝妙难忘的聆听智者、走进智者、韬光养晦的曼妙之旅。白树叶老师严谨负责、善解人意的教学态度,风趣幽默、深入浅出的教学风格,采菊东篱、豁达睿智的人生智慧,桃李芬芳、师生和谐的教学成就,似一场值得镌刻和回味的经典电影,让记者在短短两个小时的时光中受益匪浅。衷心祝愿白老师在教学领域里越走越远,轻盈悠然,睿智人生,桃李芳满园!

责任编辑:
阅读:

上一条:专访我校“东鸽杯”大学生第二届法学辩论赛最佳辩手王维

下一条:活成一棵树 ——访农学院胡俊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