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风采

位置 > 首 页 > 师生风采 > 正文

生态院“学习雷锋”特别行动小组的快乐点滴

添加时间:2013-04-22 01:30 来源:新闻中心 记者:叶晗钰 刘文茜 摄影:王撼
    三月初,小草悄悄地从地里探出脑袋,想为这片黄色的土地增添一丝绿意;星星早早地挂在夜空中眨着眼睛,想为夜行的旅人指引一个方向。我校生态环境学院“学习雷锋”特别行动小组,总是默默地为人们提供帮助,收获无限快乐。
    2011年,我校生态环境学院一群青年大学生自发组织了一个志愿者团体,成员们以乐于助人为目的,把学习雷锋精神做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习惯。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长期深入到社区,为需要帮助的老人和孩子带去了无尽的欢乐。一年以后的冬天,赛罕区团委聚集各大高校的青年志愿者开展“创建七彩小屋,帮助农民工子女”活动,于是生态环境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借此机会,携手赛罕区团委创建了“学习雷锋”特别行动小组,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为了让呼和浩特市特殊教育学院的孩子们更多地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学习雷锋”特别行动小组召集了整个生态环境学院的学生进行了募捐。活动中,同学们在行动小组的感召下纷纷献出爱心,有的同学捐图书,有的同学捐衣物,更多的是捐善款,用于购置孩子们的日常所需。当特别行动小组的成员们带着大家的心意看望孩子们时,大家早已欢呼雀跃。“有一个盲童,个子不高,他搬不了自己的凳子,旁边一位老师指导他往哪走、怎么走。我担心他被绊倒就主动过去帮助他,他却说,姐姐我能行!谢谢姐姐!顿时,我不知所措,却特别欣慰。”说这些话的时候,成员宋佳奇的眼睛里泛着泪花。
    在与“七彩小屋”中的农民工子女亲密交流、传授知识、嬉戏游戏时,那么多次亲身实践让“学习雷锋”特别行动小组的成员们早已明白,那些留守的孩子,很多时候缺少的不仅仅是一口吃一口喝,他们更多的是缺少一个温暖的环境,他们需要人们的关爱,让他们看到这个世界的美好。成员们反复强调说,“有些小孩父母给予的爱少,我们社会就应该多给予一些。”他们说到了,更做到了,每一个孩子的笑脸,每一个孩子的动作,都早已深深印在了他们的脑海。
    在敬老院里,依旧可以看到特别行动小组忙碌的身影。志愿者们经常帮老人们整理衣物,清洁卫生,表演节目,送上礼物。当大家陪老人聊天,听他们讲过去的事情,和他们一起分享人生的经历时,老人们脸上露出的欣慰的笑容,就是对自己最好的肯定和最大的回报。
    “创立这个小组就是为了感染身边的人,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我们的行列,做一些好人好事,尽我们最大的力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也许我们的力量还不够,也许我们能做的还很少,只要我们肯坚持,就一定可以能够将雷锋精神发扬光大。”“学习雷锋”特别行动小组的成员们正是用自己坚定的信念与点滴的行动感动着周围的人,将这无私奉献的精神无声无息地传递。
    校园里,有的同学打水时把卡忘在读卡器上,凡是看见的人,都会把卡还给对方而不是占为己有;狂风袭来,自行车刮倒一片,没有人特意组织去扶起自行车,却看到无数身影自觉地将车一辆辆摆放整齐……又是一个艳阳天,当风儿把那句“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词吹到身旁时,我们跟着小调轻轻地哼唱,也发觉自己早已成为“学习雷锋”特别行动小组的一员,去用心,去奉献,去收获!

责任编辑:彭静
阅读:

上一条:我校6个创新人才团队和13名教师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

下一条:爱的血液在流淌——访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学生党员李凌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