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强乐于助人 与雷锋精神同行
向雷锋同志学习,树立道德的标杆;与雷锋精神同行,汲取榜样的力量。雷锋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以他名字命名的精神,却成为不灭的火把,近半个世纪来一直烛照人间。不久前,我校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10级水利双语1班张利强同学的一次善举,让大家真切感受到雷锋精神的巨大力量。
2月18日下午两点多,张利强去做家教的途中,看到有位老人晕躺在金桥附近的路上。骑自行车经过时发现晕倒的老人鼻孔出血,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救人。于是张利强赶忙拨打了120,然后又报了警,随即请围观的人帮忙照顾老人,自己还急忙去十字路口迎接救护车。随后,张利强一直陪同老人前往医院进行救治。当得知老人度过危险期后,才默默离开医院赶去做家教。
事后得知,获救的老人名叫李金生,今年58岁,本是来呼探望亲戚,不料却因癫痫病发晕倒在地,当时老人情况非常危急,围观者众多却无人相救。老人出院后经过百般努力终于找到张利强,提出用金钱酬谢救命恩人,却被他极力拒绝。22日上午,老人及家人来到水建院向张利强敬献锦旗,表示对他乐于助人的由衷感谢。在面对记者时,老人反复强调说:“一看张利强就是好孩子,思想境界低的人绝对做不出这样的事。”
据记者了解,张利强出生在呼市本地的一个朴实的农民家庭。他从小就非常懂事,深知父母的不容易,所以他一直刻苦学习以求回报父母。2010年8月,张利强怀着对大学的向往和未来的憧憬考入我校。入学后,张利强刻苦努力,学习成绩优异。他谦虚地说:“我是个慢性子的人,也不是特别聪明,但我一直抱着‘笨鸟先飞’的态度,才有了一直要学下去的动力。”
张利强还担任了班级的生活委员。作为一名学生干部,他本着“在其位,谋其职”的做事原则,实心实意的为同学们服务。就连买任何一样东西,张利强都会把帐记好,如实地向大家公开账目。他严谨的做事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做事风格,令班里的每一位同学信服。
为了给父母减轻经济负担,懂事的张利强在班主任的帮助下,从大一开始就给中学生做家教,得到很多家长的青睐。
当记者问到当时救人的想法时,张利强说:“人的生命最珍贵,救人最重要,根本想不到那么多的杂念。而且,这是于人于己都有益的事情,我始终相信,好人有好报。”张利强之所以能如此淡然,是与他的生长环境分不开的。从小生活在农村,村子里一些不良现象让小小年纪的张利强深恶痛绝。从那时起,张利强就下定决心从自身做起,恪守原则,乐于助人,敢于和任何不良现象说“不”。回想起当时老人晕倒在地、围观者无动于衷的场景时,张利强说:“‘多做好事’的大道理谁都会讲,关键是要付诸实践。如果每个人都做一件好事,我们的社会一定会变得更好。在这一点上,我们都应该向雷锋学习。换个角度说,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其实也觉得快乐。”张利强告诉记者,他非常喜欢《周易》里的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他认真地说:“一个人可以不聪慧,但是绝对不可以没有德行。”
张利强的班主任张圣微老师说,他的这一举动,为我们的大学生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不仅提高了我们大学生在社会上的评价,而且增加了当今社会对“善举”的认可,值得每一个大学生向他学习。
面对记者的采访,张利强更多的时候只是腼腆地笑着说:“其实这没什么的,都是我应该做的。”记者看到,这位善良、性情的小伙子身上充满爱心、坚强乐观、为人坦诚、自强不息、勇于奉献,这些优秀的品质不正是“雷锋精神”的体现么?原来人人都在寻找自己的雷锋,人人都在学雷锋的过程中努力成为了“身边的感动”。 当“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精神滑坡”这样的字眼频频进入人们的视线时,许多人开始从心底发出强烈的呼唤:雷锋是不朽的丰碑,雷锋是永远的榜样,让我们像张利强一样一起与雷锋精神同行吧。(记者:黄红燕 编辑:丁艳宏 供图:水建院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