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专稿]热爱平凡 彰显伟大——访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申向东教授
(新闻中心记者:赵晓芳 刘文亭)一场突如其来的秋雨滋润了那久已尘封的感动,雨后的早晨,农大校园里沾染万千珠泪,在阳光轻抚下,晶晶莹莹倍觉怜惜,缓步前移透隙而泻的阳光倾洒而下甚是斑驳摇曳,伴随着如此美景,记者欣欣然前往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去拜访申向东教授。
首次见到申向东教授是一个极为巧合的机会,在那三尺讲台之上,记者看到他详情并茂、细致入微地侃侃而谈,顿时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决定一定要采访这位严谨认真的老师。
当进入申教授的办公室,和蔼、谦逊是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整洁的办公桌,井井有条的书架,亲切之感油然而生。采访过程中,申教授告诉记者,申向东教授是土生土长的土默特左旗人,他是恢复高考的首届考生。1977年,中国的年轻人陆续听到一个好消息:中断了十多年的高考要恢复了。于是在大江南北、城里山村,很多年轻人重新拿起丢掉了十年的中学课本,挑灯苦读,希望重圆学习知识的梦想。那一年,全国报考大学的人数是570万,录取人数27万人,录取率4.7%。申向东教授凭着自己的勤奋和刻苦,成为了那幸运的4.7%中的一个,于是带着梦想来到了内蒙古农牧学院水利工程系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1982年毕业,同年留校任教。1989年—1990年在河海大学进修。现任内蒙古农业大学工程力学与建筑结构学科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提起当年的大学生活,申教授感慨良多。他对记者说,如今的大学生很自由,时代好,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思想,大学生活也更加的丰富多彩。
当谈到科研项目时,申教授谦虚地说自己曾有幸主持和参加了多个国家级、自治区级等课题项目的研究,经常要去户外,像2003—2005年主持主持国家级的项目“测风沙运动力”,每次都是刮大风以后再出发,在黄沙石子满天飞的环境下,还要去测、去写、去算……真的很苦很累,但依然咬牙挺了过来。他还说,做这些研究大多是基于自己的爱好,并想着如何为自治区做些自己的贡献,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但记者坚信,一个人能坚持了这么多年的科研工作,已经不单单是爱好和兴趣了,是责任,是钢一般的信念,是科学严肃的治学态度,让他走了这么远的路。
当聊到课堂教学时,申教授意味深长的谈到像我们这一类的高校教学应该培养复合型的人才,教师与学生上课要互动,课下要共同探讨,实践课堂的教学经验,注重积累和心态的体会,反映在教材上,申教授告诉我们,他有一套自己的讲课方法,提倡因材施教,专业基础课,总在回顾自己所讲的课程,差在哪,哪里需要改进,并尽量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这里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奉献,肩负责任、干好本职工作!”申教授总是这么说。 近二十多年来,申向东教授始终坚持在教学科研工作的第一线,先后主讲了《材料力学》、《结构力学》、《高等工程力学》、《弹性力学》、《有限元法基础》、《结构动力学》、《结构可靠度分析》等本科、研究生课程。主编、副主编出版了5部高等学校教材。与此同时,
采访后,记者从申教授的一位学生了解到,申老师老师是一个严谨认真有担当的好老师。同学们对他尊敬又爱戴,总让他们这些求学在外的学生有家的温暖和幸福归属感。同申教授一起出过门的学生都知道,无论什么时候,他都会把一切事情安排妥当,不让自己学生担心。上班日,申向东教授从不迟到,即使是周末,他也会去办公室和学生的研究室做课题和指导学生们的研究。而他也认为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作为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学府,人品得培养才更为重要,教学过程中总是耐心指导,全方位多角度的手把手教学,凡事亲历亲为,而且一直十分重视学生的生产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待学生就象自己的孩子一样和蔼可亲,他还说,对于申老师,他有数不尽感激与感动,能够当申老师的学生,是他一生的幸福,一生的骄傲!并且他真诚地祝愿这位始终坚持在一线的老师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阅读:
上一条:我校师生深情缅怀李莹同学
下一条:我校新增三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