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师生深情缅怀李莹同学
(新闻中心记者:苏柳)9月9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它充满了感动、震撼与怀念。三年前的今天一颗年轻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她闭上了双眼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却把爱与光明洒向人间并架起了一座互通南国北疆的爱心桥梁。她就是我校经济管理学院07级工商1班学生、“全国优秀大学生”、“光明天使”——李莹。
上午8时,经济管理学院100余名师生身着素服手捧菊花准时来到东区南门集结,他们神情凝重,话语不多,在他们的言行中时刻透露着对李莹同学的无限思念。突然间,大家把目光一致投向了两位老人,他们面带微笑并肩而行还热情的与同学们挥手问好。他们就是李莹同学的父亲李建国和母亲冯迎春,两位老人的到来使在场所有人非常感动,对于他们我们不仅仅是敬仰和钦佩。今天在李莹同学逝世三周年之际,我们采访报道组也要跟随李莹父母及经济管理学院师生一行前往古林人文纪念园深切悼念李莹同学并带去全校师生对李莹同学的无限哀思。
8点30分,两辆中巴准时从校东区南门出发,满载着全校师生对李莹同学的哀思与感动向目的地飞驰。在车上,起初李莹的父母还与同学们亲切的攀谈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家的神情开始变得凝重起来,李莹父母的脸上也褪去了微笑但多了份从容、淡定与坚强。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路程我们来到了今天的目的地——古林人文纪念园。李莹父母手捧鲜花来到古林人文纪念园的门前伫立了一会,泪光闪烁、若有所思。在场所有人都被这一幕深深地感动着,丝丝暖流涌入彼此的心田,又不禁为之悸动,此时的两位老人似乎高大了许多。
经济管理学院师生手持晶莹的黄白菊花,满怀对逝者的哀思,步履沉重地跟随李莹父母的足迹缓缓步入古林人文纪念园。时光流逝,转眼间李莹同学已经离开我们三年了,位于古林人文纪念园“人文之林”陵区李莹墓松柏映衬、溪水涓流,当年墓两侧的新栽槐树如今已经碗口粗,树冠反横交错、绿草如茵,秋雨后的阳光洒在这里更显庄严肃穆。
经济管理学院师生怀着崇敬心情向李莹同学献上蓝色哈达和花篮,并将一束束圣洁晶莹的菊花献到她的墓碑前,哽咽声渐渐响起、大家的泪花也在眼眶盘旋,语言变得苍白,英雄怎能落寞,此刻所有的行动都化作了农大全体师生对李莹同学的无尽思念和崇高敬意。学生代表与远道而来的李莹父母一起悉心擦拭了李莹同学墓碑和塑像,并浇灌了象征青春与永恒的常青树。两位老人小心的抚摸着女儿的铜像,双手捧着女儿的脸颊不禁抽泣哽咽、老泪纵横。不经意的颤抖、不经意的回眸脑海里萦绕的是女儿成长的点点滴滴和病榻上坚毅的双眸。在她最后的日子里,她选择了勇敢地面对病魔、乐观地感受世界、积极地对待生活,因为她知道懦弱的哭泣不会改变困境更不是“天使”的选择。两位老人在丧女之痛背后坚强、乐观的微笑,这微笑传递着李莹对生活的态度、对人生的信念,传递着一种对人间的感恩也是对社会来讲一种最为单纯的和谐。
随后,学生代表宣读了祭文,教师代表柴桂红代表经济管理学院宣读倡议书,号召全院同学们积极行动起来,践行李莹精神,进一步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畏困难,勇于挑战,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用实际行动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在听了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深切悲痛的发言后,李莹父亲李建国非常感动,感谢三年来一直关心、关注李莹事迹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各级政府对自己生活方面的关照。
临行前,采访报道小组代表校新闻中心记者团向李莹同学的铜像敬献了菊花并与李莹父母亲切合影留念。天使墓前那一捧捧整齐晶莹的黄白菊花,寄托着全校师生对李莹同学的无限哀思与深切怀念,英魂已逝,精神长存。全体农大人定会沿着她坚定自信的脚步,在爱与奉献的阳光大道上,继续前行,谨记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和神圣职责,继续谱写一曲曲动人心弦的青春赞歌。
![]() |
![]()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