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风采

位置 > 首 页 > 综合新闻 > 师生风采 > 正文

植科“种子”  厚积中绽放

第十五届十佳毕业生||韩宇|农学院2016级植物科学与技术一班

添加时间:2020-06-30 22:40 来源:团委 通讯员:王雪鹏 郭杰

颁奖词

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创新创业放异彩

淬火成钢,破茧成蝶

知农爱农续华章

韩宇,女,汉族,中共党员,农学院2016级植物科学与技术一班。曾担任班级团支部书记、农学院团委学生会副主席兼创新创业中心主任;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第二届全国农科学子创新创业大赛“未来农业”奇思妙想创意赛道二等奖、华北片区一等奖,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银奖、自治区金奖,第五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初创组优秀奖;被评为学校“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团干部”“优秀毕业生”;参与申报学校科技创新项目《石灰性土壤马铃薯磷肥损失规律的研究》。

毕业去向:内蒙古华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大学四年里,韩宇不断沉淀自己、打磨自己,以水滴石穿的坚韧品质与厚积薄发的求学精神畅游于农学的知识海洋,实现着为国为民的农学人初心。

人之知识,若登梯然,进一阶,则所见愈广。四年的大学学习让韩宇得到了显著提升,更让她明白了学海无涯唯有努力进取的道理。

最清晰的脚印,踩在最泥泞的路上。成功都是在知识的积累、经验的沉淀下一步步努力得来的。第一次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时,韩宇由于对大赛不够了解、知识储备不够充足而遭遇了挫折。于是她从零开始,认真深入地了解、学习创新创业知识,并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开始了创新创业的新征程。在反复思考后韩宇选择了图什业图王府刺绣,项目筹备的第一步就是撰写项目策划书,韩宇负责的数据采集和路演答辩工作至关重要,她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并向专业人士咨询,她还与队员深入图什业图王府刺绣传承地,发现了当地刺绣传承存在很多问题,如从业者零散、刺绣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绣品销路差,很多人不愿意继续传承这门手艺。掌握了基本数据,了解了刺绣传承的基本情况后,团队经过多方沟通,与当地政府合作建立了扶贫协会,鼓励农牧民参与到刺绣传承中,并对他们开展集中培训,使产品生产更加专业化并提高其精美度。为了使得项目更加完善、更具竞争力,韩宇团队共进行了30多次的修改和迭代,反复进行模拟彩排、提前做好各种功课。辛勤付出终究会获得回报,韩宇团队在比赛中大放异彩,荣获第四届内蒙古自治区“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教主赛道银奖。在比赛的时候评委问她为什么会想到做这个项目,她说:“文化不分专业,那么创业也是一样。提到刺绣,大家想到的都是湘绣、蜀绣、京绣等等,图什业图王府刺绣却鲜为人知,那么我就要从这里出发,将带有蒙古特色的刺绣弘扬起来,成为‘世界的蒙元素’。”

青年人有担当,国家就有希望。作为一名青年大学生,韩宇关心学业,更关注与她学业相关的农业,在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她跟随队伍来到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在村子里进行走访调查时,她发现村子里仍采用传统的农耕手段,依旧靠天吃饭,更加深刻地了解到普及农业现代化知识、提高土地利用率的重要性,更加明确了作为一名农学人身上的责任与担当。韩宇深知不经现实砥砺,未受风雨洗礼,便难以收获淬火成钢、破茧成蝶的坚实成长。在经过社会实践活动后,韩宇参与了石灰性土壤马铃薯磷肥损失规律的研究实验,希望能将所学化为实干,为马铃薯培育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在进入实验室研究石灰性砂壤条件下马铃薯农田磷素阈值后,韩宇对我国现在的农业形势有一个更为深刻的了解,这也给了她灵感和动力。2019年,韩宇以“马铃薯产业数字革命”的项目参加了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路披荆斩棘走到国赛,代表学校到浙江同国际友人、港澳台同胞以及各大高校的同学同台竞技。她深感机会来之不易,所以倍感珍惜,在与对手的专业思想和创新思维的碰撞中更激励了她要刻苦学习、埋头苦干,让自己走在时代的最前沿,铭记农学人的责任与初心,做“互联网+”时代的农业弄潮儿。

四年色彩缤纷的大学生活将要落下帷幕,韩宇的马铃薯科研梦正在厚积待放。逐梦路上,永远都是青春的身影,韩宇正以“种子”般的精神探索前行,跟从自己的初心,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让未来的人生发光发亮、大放异彩。

责任编辑:王丽 审核人:王忠东
阅读:

上一条:第十五届十佳毕业生||吴海杰|生命科学学院2016级制药工程一班

下一条:第十五届十佳毕业生||康瑞浩|机电工程学院2016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