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风采

位置 > 首 页 > 师生风采 > 正文

他是沙漠里的一汪清泉——记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达楞古日巴

添加时间:2011-12-14 16:29 来源: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记者   丁艳宏

 

 

     认识并真正接触达楞古日巴老师是在今年九月份,在我与他接触的这段时间里,让我深深体会到了什么是质朴、什么是谦虚、什么是尽职尽责、什么是默默无闻……所以用沙漠里的一泉水比喻他再也恰当不过了,他用这一眼清泉浇灌了太多太多的绿荫。

 

 

    达楞老师十分低调,谢绝记者为他单独“上镜”。图为11月达楞老师(左四)与学院领导去出租屋看望刚出院不久的塔娜同学。

 


 

 

                                   勤恳工作 造福人民

 

    达楞古日巴老师1980年来我校,先后在水利工程系、财务处工作,曾任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办公室主任。在这期间工作一直认真负责、勤勤恳恳。尤为突出的是2006年至2008年期间在学校的委派下,他在我校的帮扶点兴安盟扎赉特旗巴彦乌兰苏木达拉图嘎查开展帮扶工作,具体负责该嘎查一千多亩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该项帮扶工程技术含量很高,施工难度极大,是直接关系到该嘎查的老百姓多代受益的基础性工程。达老师凭借自身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克服了施工中的各种难题,如期完成了工程任务。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工程质量要求极高,哪怕是一个螺丝钉是否拧到位都一一检查。当地的老百姓都说:“工程质量这么过硬,真是给我们子孙后代造福的工程”。

在工程中也有诸多困难。在解决水源时,若打新的机电井费用太高,而改造现有大口井却面临着挖井难的问题。现有的大口井无法使用打井的机械设备,只能靠人工挖,而地层全部是鹅卵石和砂砾,每挖0.1米都难度极大,除此之外,挖掘中会造成井壁塌陷,甚至可能造成人身伤害事故。经过认真细致的分析研究后,他最终拿出了“强度抽水,局部加深”的实施方案,随后便组织发动当地的群众进行施工,仅用二十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四眼大口井改造施工任务,并达到了设计要求。既解决了水源问题,又节约了大量工程资金。老百姓感叹地说:“达老师真不愧是一把老手啊!我们这么多年怎么就想不到有这样的办法呢!”

一般地讲,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搞帮扶工作在现场驻地的家里写写画画,口头指导一下也能工作。但达老师当时则是技术员兼施工队队长,同样也用另一种方式诠释着自己的工作:在施工重要环节,在那一住就是一个多月,早出晚归,每天提着一个水壶,戴上一顶凉帽就下工地,直到晚上8点太阳下山才回驻地。晚饭后还要整理资料,研究工程细节直到深夜。这样日复一日的工作方式一干就是近半年。当地百姓感动地说:“达老师太辛苦了!”

该节水灌溉工程从2007年启用到现在运行正常,效果良好。该项工程之后,把每亩地浇一次的成本由8元降至4元,秋收时玉米每亩产量由800斤最高可提至1400斤,可耕种面积由600多亩扩大至1300多亩,且省水省力,浇地简单到按一个电钮就能用4台大水泵抽水,每小时就能浇10亩地。

三年的帮扶工作中,达老师为扎旗巴彦乌兰苏木达拉图嘎查的百姓造就了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工程,并和当地百姓与老乡们朝夕相处,建立了良好的感情。他技术过硬,工作认真,踏实付出,生活朴素,从不给百姓提任何要求,只要百姓提出困难,只要他能解决的,他就想尽一切办法解决,他经常利用工作之余给老乡讲授科学种田、掌握市场信息、如何改变观念等知识,深受当地百姓的欢迎。

同样,也因为他的突出贡献,我校被评为“自治区帮扶先进单位”, 兴安盟扎赉特旗巴彦乌兰苏木达拉图嘎查也被列为示范基地。在评帮扶先进个人时,他全选择了“退宿”,他说:“这都是领导们领导的好,我只是尽自己的职责,做了自己的分内之事。”

他不图名,不图利,不图回报,默默无闻地干好自己的工作,兢兢业业地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去造福贫困地区。看似简简单单地节水灌溉工程,在很多人眼里也许都算不了什么,但那里的百姓会懂:是达老师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是达老师解决了他们祖祖辈辈的疑难问题,是达老师为他们以后的生活和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他们会感谢达老师,会深深铭记达老师。

 

    情系学生 用爱浇灌

 

达楞古日巴老师从2003年来到水利与土木建中工程学院,他除了做好办公室的工作外,另一个身份则是2007级给水排水三班、2010级预科班的班主任。

如果说作为一名班主任应做到关心同学,尽职尽责,达老师可谓做到了极致。他热爱班主任这个岗位,热爱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他常常说,有一颗爱心,才会有爱的奉献,才能干好自己所爱的事业和工作,作为班主任,就应该把班里的每一个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看待,否则就不能管理好一个班级。每带一届学生,他都会对学生们说:“就把我当做你们的第二个父亲,有困难就来找我”。这几年来,他的每一届学生都如同像父亲一般的敬重他,家长们都感激他,他总是在学生们最困难的时候出现。

    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07级给水排水三班的一位学生,大一的第一学期考试就有很多门课不及格。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经常找这个学生谈话,苦口婆心地启导他要好好学习,但这个学生却不予理会。在大一的下半学期又有很多门课不及格,按照学校的规定,他已面临被勒令退学的危险。这时,达老师再次找到他告诉他学习的重要性,知识的重要性,但他还是听不进去,并坚持要求退学,去社会上打工。无奈之下达老师找来该学生的家长,与家长协商,但家长也不知如何是好。

    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能有机会踏进大学的门,是件多不容易的事,更何况他还那么年轻,如果因为学生的轻率,老师的不负责轻易选择放弃了他,是一件多么可惜的事,这个学生的后半生又将如何度过?经过多次的辗转反侧,他劝该学生休学一年。达老师语重心长地说:“你想去社会上打工,我也不反对,你就去试试吧,如果不行你还可以继续回来上学。”

   没文凭、没经验、没技术的那个学生在社会上碰了一年的壁,终于醒悟当时达老师对自己所说的一切都是对的,怀着愧疚之心他回到了学校,开始用心学习。平常经常去办公室看望达老师,并向达老师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前段时间这个学生的家长还专程来感谢达老师。

李宇同学也是达老师带过的学生,从小患有肠粘结,因为生病的缘故,影响了课业,面临着毕业后拿不到学位证的情况。而学校规定毕业后参加一个月的培训后就可以拿到学位证。然而在培训期间,李宇病情加重,达老师知道后第一时间便赶到医院,与医生商量办法。李宇的病情不做手术就会有危险,然而手术后就面临着参加不了培训而拿不到学位证书的后果,这又让达老师陷入了两难。他联系了家长,因家长是农民没有文化,让达老师做决定。“如果做手术,李宇将拿不到学位证,这对一个大学生而言是多么大的一个打击,学校虽然规定他在下一年的补考中通过,可以拿到学位证,但这一年的他的精神压力又会很大,他出去找工作,干其他的都会有底气不足的感觉……人最怕的就是心理上受挫折。”达老师望着窗外灰色的天空,回想着当时难忘地一幕幕。

在最艰难也是最关键地时刻,他便与医生商议,作出了让李宇先药物治疗而延缓手术这个艰难的的决定。他的决定让李宇在病情减轻的情况下顺利拿到了证书,拿到证书那天,李宇抱着达楞哭着说:“达老师,谢谢您!”

“前几天李宇还来电话说,他找到工作了,我还劝他注意饮食,在好的情况下,找个好一点的医院好好治疗一下”此时此刻,达老师欣慰地笑了。他为自己挽救了一个学生的前途而高兴、而激动,仿佛已经看到自己的学生在工作岗位上顺利工作……

达老师对学生的关心与照顾无时无刻不在。就在今年“5.11”事件后,因为他所带班级的民族特殊性,他在事件发生后多次召开班会。他不止一次对同学们说,作为牧区的学生,能够来到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建院水利水电专业上学,这是党和国家给予的机会,应该比其他同学更加珍惜在学校念书的机会,将来用自己所学知识为家乡作出贡献。在学校维稳期间,他每天按时检查学生住宿情况,准时接送上下课,确保维稳期间本班级学生正常平安的上课学习,与学生同吃同住。因为没有多余宿舍,他甚至连续几天睡在自己的车里。有些学生因受到了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的煽动而情绪不稳定,达老师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我们国家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稳定,只有稳定团结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如果国家不稳定,你们连学都没法上。因为达老师的辛勤努力,班里的蒙族同学在事件后一直坚定地站在维护民族团结的战线上,他的一言一行真正做到了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得到了全院师生的赞扬。

作为班主任,他除了详细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与思想状况情况,还不忘关心学生的生活与身体情况,真正做到了向父亲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护。他班里的塔娜同学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不幸的是,她从小双侧股骨头脱臼,病情加重后行走困难,随时有瘫痪的可能,然而家里的贫穷却让她出不起手术费。达老师在得知塔娜的情况后,坚定对塔娜说:“钱是人赚的,生命比钱更重要。你放心,我只要当你班主任一天,就决不会让你瘫痪”。他的关心与坚持让塔娜重拾了治病的信心,他亲自带塔娜奔走在呼市各大医院中,“你这父亲是怎么当的,孩子都病成这样?”这是在附属医院时,一位大夫批评达老师说的。虽然当时他笑着告诉大夫自己是塔娜的班主任,但他的心里却非常难过,他也意识到塔娜的病已经很严重了。达老师便主动联系塔娜的家长,把塔娜当成自己的女儿一样,与家长商量如何救治及筹钱的问题。钱的问题让他彻夜难眠,他发动了全院师生为其捐款,他先主动捐了1000元,后又拿出了20000元的手术费用。经过他的努力,塔娜同学已经在北京的301医院顺利的做了手术。

“塔娜只是你班里的一个学生,与你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了?”我问道。

“看到她那样,我太难受,觉得太可惜,我们不能因为钱的事让这个这么懂事的花季少女瘫痪在床上,我后半辈子会一直难受,我的良心会受到谴责,更何况我现在还有能力帮她,如果我退休在家,知道她这种情况我却帮不了他,我会更难受的……要知道钱是身外之物,它买不来生命。买不来感情!”在说到这些时达老师激动地站了起来。

虽然现在我们已经看到塔娜手术成功了,但在筹备手术费的时候达老师有过很多的波折。“一开始我想,医疗保险可以报销一部分,他们家里再凑一部分的钱就够了……但是后来与他们家里联系时,却拿不出来……”为了挽救塔娜这个花季女孩,在手术费用面临巨大缺口的时候,达老师甚至做出了最坏的打算,那就是如果再凑不够医疗费,他决定要卖掉自己的车,找朋友去借。说到这些达老师的声音是低沉的,但却是坚定的。幸而后来学院和学校领导得知后,在全校发起了募捐活动,学院领导集体商议筹集了9万余元,解决了塔娜同学手术费用的燃眉之急。

达老师深知塔娜一家的巨大困难,他写信给北京301医院领导详述了塔娜同学贫寒家境和自强不息的事迹,恳请医院给予照顾。好心人总会有人相助,医院决定减少医疗费,并尽快为塔娜进行手术治疗。920日塔娜顺利地进行了手术。国庆节期间,达老师又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去慰问塔娜。“人在一定的时候,精神安慰也是非常重要的。”他前倾着身体与我谈到这些。

“听塔娜说,你去见她时,眼眶已经湿润了,是因为激动,还是别的?”我问道。

“一部分是因为激动,塔娜的手术终于做了,另外一部分则是因为她受那么大的疼痛,看着她躺在床上,我很怜悯,剩下的我也说不清楚,那天我看了就流泪,所以一直不敢直视她,我只是侧着看了她一眼,话也没说多少,就去旁边抽烟了。”这是达老师再次望着窗外深深地吸了一下手里的烟。

塔娜为了节约治疗费,其次为了学习,十月中旬从北京提前出院,住进了在我校旁边租的小屋里。为了让塔娜身体更好地恢复,达老师提前将房租付清,并把出租屋里的电、水等各种问题一一解决,还将自己家里的锅、菜板、盆、茶壶、甚至是碗都为塔娜他们家早早准备好。在得知塔娜需要一个专用病床时,他开完会来不及解下自己的领带、换下自己的西装便直奔药店,从厂家直接联系专用病床。

在塔娜养病的这段日子里,达老师一有空就去看塔娜。他不仅在生活上给予塔娜帮助,在精神上也给予塔娜很大的安慰。“好好养病,多吃点肉,其他啥也别管,你也管不了……等你养好了,学习也不迟……”为了减轻塔娜的思想负担这是达老师常常在塔娜面前提起的。

采访结束后,我和达老师再次去看望了塔娜,坐在车上,达老师还惦记着:“我过几天从牧区给她弄点好羊肉、牛肉过来补补吧,牧区的牛羊肉要好点……”

这样的事例在达老师身上实在太多。当我问他:“为什么要倾尽自己所有去一次次将学生从黑暗的边缘拉回来?”他却谦虚地说道:“其实这只是个别,只是我遇上了,而别人没遇上罢了,如果是其他班主任,我相信他们也会这么做的。”

与学生时代的自己比,达老师觉得现在的学生主要是思想不够成熟,但他却没有放弃任何一个人,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去启发教育学生。教给学生讲道理,告诉他们怎样学习,怎样独立生活,怎样团结同学......他常常对学生们说,爱是相互的,只有先为别人付出,关心、帮助别人,别人才会关心、帮助你。他的学生在他的影响下,团结友爱,积极向上,学习成绩优秀,得到了周围老师的好评。

达老师就是这样一名把毕生热情倾注于为广大师生服务的普通教师,看到自己的学生学有所成时,他有的只是高兴,只是为自己的学生而感到骄傲。

他就如沙漠里的一汪清泉,用自己的一生去浇灌身边的绿茵,让他们迎着朝阳茁壮成长,让他们用信心和勇气去挑战未来的大风大浪。

责任编辑:赵殿武
阅读:

上一条:拾金不昧彰显社会道德风尚——访2010级园林项目一班边守刚同学

下一条:不同的生活,不一样的精彩—访经济管理学院2009级学生王晨彦